5月18日下午,学校2022-2023年度共青团工作表彰大会在西院会议中心举行。学院团委被授予“优秀基层团委”荣誉称号,学院团委书记王多获评“优秀基层团委书记”,编辑1901孙绪壕、法学2004于家宜荣获“校青年五四奖章”,法学2103等2个团支部获评“校五四红旗团支部”,法学2202等13个团支部获评“校优秀团支部”,34名团员青年获“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学院宣传思想工作站获评“理工青年十大精英团队”。
一直以来,学院团委在校团委和学院党委指导下,以“红色·领航”党建带“多彩·护航”团建为抓手,对标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牢牢坚持“三个动能”,从青年思想引领、基层组织建设和阵地建功力行三个方面着手,把增进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贡献度贯穿基层团建全过程,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坚持思想驱动,从价值引领上带团,把稳共青团事业发展前进的“压舱石”。坚持“系好一颗纽扣”,以理想信念引领基层团建。结合专业特色指导开展200余场团建教育活动,千余名青年团员深入基层社区普法、访问抗战英雄、讲述红色故事,形成“一支部,一特色,一巡礼”,获评十佳项目1项、百优项目5项,1人获评百生讲坛金牌主讲人,1个团支部入选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最具组织力TOP100。坚持“高举一面旗帜”,以先进典型引导团员青年。邀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薪火”榜样、杰出校友、行业领衔进入主题团日、团课、团建中,形成榜样层层带动的示范链条。持续“打造一个视窗”,以四位一体的宣传思想矩阵,唱响红色主旋律。创作“法社风华”等系列专栏以及各类文化作品3000余件,短视频全网点击量突破400万,获评校“十佳校园新媒体”、“理工青年十大精英团队”等荣誉称号。
坚持组织发动,从规范标准上建团,建好共青团面向师生群众的“桥头堡”。坚持从严抓好政治建设,在学院“12345”党建与思政工作体系架构下,学院党委把团建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师生党支部共同推进学院“法社风华”青字品牌建设。从严抓好组织建设,持续开展团务工作清单制度,有效落实“三会两制一课”,有效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建立“自学+研学”“实景+沉浸”“讲授+体会”“学习+破题”学习机制,理论学习落实率达100%。从严抓好队伍建设,打造“FAST”领导力一站式训练营、“星火计划”干部培训班。学院1人入选湖北省青马培养工程,多人次荣获校“五四奖章”、“最美团支书标兵”。从严抓好社团指导,学院积极培育指导法律协会等4个社团,“一社一品”入选优品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充分发挥社团育人功效。
坚持阵地带动,从作用发挥上强团,压实青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硬担当”。让团员青年在志愿服务阵地建功。依托湖北省残联、残疾人发展研究基地以及社工学科,打造专业化志愿服务团队,共发布志愿服务活动50余项,1200余人次参与其中,志愿服务时长累计3万小时。并于第八届志愿服务文化节中获“进取杯”团体奖,学院育禾志愿服务队获“十佳志愿服务团队”称号,“七彩家庭,伴我‘童’行”项目获“公益圆梦”志愿服务项目擂台赛二等奖。让团员青年在实践育人阵地建功。建成“法社风华—慧载”宿舍园区文化活动品牌,共五个系列25个子项目,参与人次超1000余人。打造青年实践“行走的课堂”,组建60余支实践队伍分赴祖国山海,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2022-2023年度学院获评全国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人,入围全国实践调研报告TOP10 1篇,1支实践队获评省级优秀实践团队,2人获评省级优秀实践个人。积极带领“青力缔造”赴襄阳实践队,构筑校地协同育人平台,为基层治理注入青年力量,实践队事迹获荆楚网、湖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下一步,学院团委将在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三个动能”深化党建带团建,凝心聚力开新局,引领学院广大团员青年以新时代好青年应有的姿态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书写精彩答卷!
通讯员:云紫轩
编辑:汤悦宁、王多
审核:靳敏、范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