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汉语言文学系教工党支部在系会议室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专题学习活动。会议由支部书记孙霞主持,支部全体党员参加。
党支部书记孙霞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要求,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的重要部署。她结合《人民日报》提出的要从强化内容建设、运用好新技术新手段、强调多元主体的积极性等方面积极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强调应“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她认为,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可以让世界人民以中文为桥梁,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进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她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积极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开云平台网站登录入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设立的,既能满足国家对汉语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又能服务于湖北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交流的需要。
与会党员教师围绕学习内容开展了交流讨论。叶琼琼老师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上有天然的职责和优势。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站在文化交流的最前沿,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国家使命感,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或者是网络言论,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土壤,以中国和时代为观照,利用好语言这一媒介,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借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向世界共享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曾李老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处处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国际中文教育既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丰富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文化交流全球化多元化的重要举措。黄雪晴老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人文社会科学是深厚的、通透的,更是灵动的,有血有肉、有情有味,其本质就是讲道理。作为高校教师,要纵深地讲“道理”,讲清楚“道理”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化、对现象的升华与超越;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地讲“道理”,把理论讲彻底,把“道理”讲通透;要活龙活现、活色生香、活学活用地讲“道理”,将理论与实践统一,回答好时代之问。龚琼芳老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指针,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经过充分学习与讨论,支部全体党员教师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将教育视为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提出一系列教育新理念新观点新举措,系统回答了事关教育工作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给高校师生以有力的思想引导和精神动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进一步创造性地落实党中央教育工作重要路线、方针、政策, 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引领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为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龚琼芳,编辑:孙霞,审核:范涛)